AIDS与动物模型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发起,目的是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今年(2021年)的宣传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通过宣传唤起人们对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理解,号召全世界共同行动,支持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方面的工作。
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一系列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引起的疾病。病毒攻击 CD4+ 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逐渐损坏免疫功能,增加发生常见感染的风险。
虽然开发了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和暴露前预防 方案,但是仍缺乏提供可靠保护的疫苗且无法根除受感染个体的病毒。
HIV分为HIV-1和HIV-2,HIV-1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株。
HIV-1无法在除人类以外的大多数物种中复制或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为HIV-1复制提供必要的蛋白。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使用合适的动物模型。
小动物模型
◆ HIV-1并不能直接感染小鼠、大鼠和兔子,但是已有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产生的表达 HIV-1 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质(如CD4等)的小鼠、大鼠和兔子。
◇ 猫的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感染可以作为人类HIV-1感染的替代模型,然而这种模型局限性过多,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 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后,这些“人源化小鼠”也能成为HIV-1的感染模型。不过,只有部分人类免疫系统可以重建,模型无法囊括人HIV-1感染发病机制的基本特征。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与小动物相比,非人灵长类在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功能上与人类相似,作为模型动物具有较大的优势。
部分亚洲猕猴(如恒河猴、椰子猴、食蟹猴)可以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其感染机制和症状表现与人感染HIV-1较为相似。
由于SIV和HIV-1之间存在的差异限制了模型的使用,研究人员开始构建可以在猕猴中复制并引起疾病的SHIV。 随着现有模型的改进和新模型的开发,对HIV-1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本文转自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